简介
1.0 Beta
道易程是以太坊通证经济的公共治理层。
只需几分钟时间,任何人都可以用其开发的智能合约在道易程上 mint 一个 DAO(去中心化自治智能体),接受道易程对其基础通证经济行为的良好治理,接下来这家 DAO 就可以正式运作了!
是的,道易程为 DAO 的铸造和运行准备了非常独特的基础:道易程治理协议和兼为通证经济基础设施的治理网络IADD Network。
在道易程内置的多种治理协议和通用的 IADD 网络将在DAO代币的发行和市场供应、定价通证的锻造、去中心化交易、去中心化支付、去中心化基金会等方面提供统一的通证经济治理标准、技术标准、全局功能乃至全新的价值理论。
道易程司职的是以上所有环节中 DAO 的基本通证经济行为的有效治理。而说到治理,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具备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双重创新的 IADD 网络在去中心化交易和去中心化支付方面做到了合二为一。它的创新是体现在多方面的:同时蕴含了去中心化的交易机制的创新、去中心化支付的解决方案乃至全新的价值理论的摸索。因此道易程实际上也对区块链市场进行了通证经济的底层治理。
区块链(Blockchain)源于比特币的底层共识和通证技术。到了以太坊代表的区块链2.0时代,区块链成为提供智能合约执行环境的去中心化超级计算机,它为我们提供一种按时间顺序永久记录通证交易、智能合约代码及其运行状态和数据的分布式时态数据库。区块链通过其共识机制、通证和智能合约等起到的激励、安保、确权、监管、经济自治等作用,做到了集去中心化、抗审查、去信任、无需许可等本质特征于一体。区块链应用的主流将寄望于蓬勃发展的去中心化应用(DApp)和去中心化自治智能体(DAO)。区块链的终极目标是要完成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的飞跃。
区块链DAO概念的源起,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9月7日Daniel Larimer提出的Decentralized Organized Company(去中心化管理的公司)【1】。这一概念很快被更新为DAC,即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(去中心化自治公司 )。13天之后,V神写了一篇文章对DAC进行了探讨【2】。2014年5月6日,V神在其博客文章《DAOs, DACs, DAs and More: An Incomplete Terminology Guide》中首次指出,当DAO启动之后,它可能会被设计成不再需要人的管理,而在既有规则下运行【3】。
之后很多项目都对这些概念进行了探索,名单包括但不限于:
比特股、达世币(其决策引擎和预算系统甚至让达世币做到了自给自足)、ARES protocol及Boardroom、Wings、RootProject、Colony、Giveth、Aragon、DAOstack、DxDAO、PolkaDAO、Moloch DAO、Gitcoin……这些DAO基本都认同V神的探讨,都认为DAO就是以人类协作为核心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(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)。这是 1.0 的DAO。
经过十年的摸索,区块链通过通证和智能合约两大硬核的发展,已经证明了去中心化、去审核、去信用、匿名等等基本价值观的巨大威力。但这些还只是停留在公链层 面而非应用层面。
基于应用需求而对DAO探索了六年后的今天,在经历了疯狂的ICO、两年市场暴跌的阵痛和DeFi土豪们的短暂狂欢之后,我们清楚地意识到,该是我们正本清源,彻底重新审视DAO的时候了!
应该有人还记得最早的比特币宣传用语里,经常有“比特币是匿名的”的这一说法——甚至你在bitcoin.org都能看到。可惜后来不少人一方面惧怕中心化世界的蛮横,一方面仍不甘心自己权力的丧失,自行偷偷“擦除”了对区块链的这一核心特征的记忆。
但时至今日,仍然没有人能够证明某笔比特币是他自己的——即使他违反比特币的基本原则亮出私钥,那也不能。因为私钥并非只能一个人所拥有。所以,嘿嘿,他甚至可能只是盗取了别人的私钥!
也许你会说,哇哇哇……请你说想要我现在从这个钱包地址上转多少比特币给你,只要数量不多,我可以马上转给你。这样不就能证明这个钱包地址是我的了——你当我们傻啊,这种事魔术师都能做到!
反过来说,你还能怎样证明我们不是匿名拥有比特币?请你告诉我传说中中本聪拥有的1百万个比特币的那个地址的主人到底是谁,好吗?
以太坊标志着区块链2.0时代。以太坊走得更远了,它把账户分成两种:外部账户(Externally Owned Accounts,EOA)和合约账户(Contract Accounts,CA)。
简单地说,外部账户就是供人使用的。合约账户则仅供智能合约使用。这两种账户的地址你肉眼无法区分。
复杂点说,外部账户AI也可以使用。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。但它不把私钥交给你,你就永远不知道这个外部账户是不是在人类的手中。
人类的身份又被以太坊隐匿掉了一层。现在你该相信区块链的匿名就是对人的隔离了吧?!
最近以太坊创始人V神等几个人发起了Acount Abstraction(EIP-2938),准备提升合 约账户的作用,使之也能像外部账户一样支付手续费并触发交易的执行。这也就是说,没有了人类之手,区块链dApp一样可以在其它外部条件的触发下,自行启动其它操作,包括主动与其它合约交互!我相信你能想象一架运输机,永远不需要任何人,只要货物装满了就自动起飞,并根据各地的需求自动承接任务的意义!这一提案,将极大地提升隔离人的区块链应用发展的可能性!
隔离了人,也就隔离了人的权力。反言之,我们人类做不到不滥用自己的权力,区块链也就不得不想方设法隔离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类!
我知道总会有人已经开始有誓死捍卫自己特权的冲动……
我相信这次的美国大选有人作弊。依据我的人生经验揣测,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选举,完全没有作弊的恐怕凤毛麟角。大多被接受,只是因为作弊没有被发现或者尚在可接受范围,或者被强迫接受,或者根本就被暴力代表了。
我注意到Facebook和Twitter2020年数次遭遇美国政府部门的质询。社交媒体如果没有规矩,在人类社会里当然是不可行的。但社交媒体一旦试图承担事实核查角色,必然产生很多误判和任性的个案。执法者犯法的案例都层出不穷,这种受到《通信规范法案 ( 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 ) 》第 230 条保护的社交媒体管理,就算冻结了美国总统的账户,特朗普也无法说“You're fired!”我相信对于美国社会而言,这也许是一个失序的隐患。而且无论如何管理,我们对于造假和被造假总是防不胜防!
在人类社会里你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,但是区块链显然既不接受造假,也不接受审查!
与人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编程语言没有这样天生的或者亘古不灭的bug。有意思的是:全世界有一半人在使用手机,这几十亿部手机里的各种计 算器时时刻刻都在帮人类做着加减乘除,没有一个会作弊——而美国大选,其实也只是个加法!
连只用加法这样的无比简单的工作都会作弊,那么我们还真的要依赖人类管理丝毫都无法容忍作弊行为的区块链?
这不科学。
以MakerDAO为例,它有两件重要的事需要管理好:金库和Dai稳定费率。
发行治理币MKR来管理金库,听起来很酷对吧?
好吧,有人用闪电贷借到MKR,让“自己被列入白名单”的提案得以顺利通过。
MakerDAO治理策略瞬间幻灭。
事实上,在DeFi领域,人类协作沦落为少数人的利益勾兑。以钱治理钱的荒谬逻辑,让DeFi几乎完全变身为开发者和土豪们的饕餮大餐!
Bancor白皮书(2018年版)里有这么一段话:
In this white paper, we have proposed the Bancor Protocol for decentralized liquidity networks, based on a standard for a new class of tokens called Smart Tokens, which provide continuous liquidity by incorporating an autonomous and low-cost market making functionality directly into their smart contracts. Smart Tokens utilize connected token balances and an intelligent and open-source formula to perpetually offer to buy or sell themselves at calculated and predictable prices, in return for any other token to which they are connected【4】.
是的,以智能合约为载体,班科通过其开放的智能算法(intelligent and open-source formula)创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去中心化交易所,结果石破天惊!
班科引以为傲的创新体现于:
- 通过班科算法首创去中心化价格发现机制,一举取代人类至少沿用了247年(自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算起)的“撮合交易”这一价格发现机制。后者是一个穷富不对等的价格发行机制,这种不对等使得股市里的绝大多数穷人(小散)成为这场游戏里不断被割的小韭菜。
- 班科算法同时也构建起首个能够为市场提供无限流动性的网络。
虽然我个人并不认为班科就是一个完美的项目,但以上这两点在过去的几百年里都是无法想象的。
班科告诉我们:只要在智能合约中注入智能算法,就为去中心化交易开创出了颠覆性的机制。这难道还不够启发我们吗?
由此我们知道:
- DAO并非仅以人为核心要素的协作形式。虽然我也相信DAO的早期过渡阶段不但离不开人,还需要人们以高质量、高效率协作才能推动其发展。但从本质上,DAO是遵循区块链价值观,通过通证、智能合约和算法三个关键要件构建起来的去中心化智能体,它需要秉承区块链可信的中立性,这样我们就不必纠结于其运作是不是基于多人协作以及如何协作。
- 我坚信 AI 终有一天会超越人,但目前如果讨论 AI 的作用,还很虚幻。第一是 AI 还没发展到能够取代人类;并且如此简陋的以太坊,也容纳不下 AI 。所以暂时我们还只能像班科一样聚焦于智能算法,但无论如何班科已经证明,正是因为它摈弃了人的协作而采用智能算法,才带来了交易机制的革命。
我们重新审视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,就会发现用Organization来理解区块链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革,就会有巨大的限制甚至误解。因为正如Cambridge Dictionary解释的那样,绝大多数人对Organization的理解是:a group of people who work together in an organized way for a shared purpose(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以协同的方式一 起工作)。它很明显具有以下两重含义:
- 组织乃是以人为核心要素
- 人的权力在组织协作中起到关键作用
而从比特币到以太坊的dApp,区块链不但如前所述已经通过匿名手段隔离开了人,并且自始至终都在想方设法解除“以人为权力核心”的魔咒!
一个颇为有趣的事实是,无论是比特币的PoW,还是以太坊的PoS, 都是完全不需要任何人“记账”的!因为账单是软件自己记录的。PoW和PoS的卓越之处,不是软件自己记账,而是一旦有人有意“记假账”,它们能够有效地予以甄别和剔除,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——所以作为区块链基石的共识机制都已经告诉了我们:区块链时代绝不需要人记账来保证系统安全,真正需要的,恰恰是想尽各种办法杜绝人类造假!
由此可见,就记账而言,比特币和以太坊本身都已经是成功的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sm。其成功的秘诀就是“将人锁进笼子”,即以技术手段斩断人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。
因此,我们认为组织即organization与区块链基于去中心化理念而获得的巨大成功格格不入!
2020年一个小小的病毒,已经让我们这个高度中心化的世界破绽百出,甚至某些方面已有分崩离析之嫌。人类社会毫无疑问迫切需要区块链来提供有力的支撑,修正我们对 DAO 的认知迫 在眉睫!
Coinbase和Paradigm两个项目的联合创始人Fred Ehrsam和Dan Robinson于2020年11月2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《Governance Minimization》(治理最小化)的文章【5】,与本主题有关的核心观点有这么几条:
- 什么是可信的中立性? 可信的中立性的核心为可靠可依赖。这意味着利益相关者 (例如用户或开发者) 能够在确信该协议不会发生变化而背叛他们的利益前提上,放心大胆地与一个协议交互,或者将自己的自己的项目构建其上。这也就意味着,协议须通过避免沦为任何特定群体的“ 傀儡”,进而保持可信的中立性。
- 可信的中立性是当今区块链的主要价值主张 。 可信的中立性能为区块链dApp中锁定的价值创造安全环境 ,阻止价值被盗窃、被锁死和被限制。这些价值既有实体的 (例如,资金) ,也有抽象的 (例如,开发时间、用户) 。
- 治理最小化意味着尽可能减少权力以及对治理的依赖 。 治理最小化很重要,因为它支撑了协议的主要价值主张:可信的中立性 。治理最小化往往提高了该协议可信的中立性。
- 治理最小化的协议将迎来最广泛的使用。这是一项开启信任与采用之间的正反馈循环的核心属性 ,并且能将强大、基本的工具掌握在所有创建者手中,为整个加密生态系统创造更多机会、带来更快的进展。
还记得比特币时代广为讨论的区块链的特质之一Trustless吗?Trustless字面上是毋庸置疑的意思,而只有做到了可信的中立性,才能使得其自身毋庸置疑!Trustless即可信的中立性。
很容易理解的是,无论一个项目怎么被去中心化治理,如果其治理缺乏可信的中立性,那么它终究还是不能被区块链生态所接受。
同样很容易理解的是,最极致的治理最小化,就是像班科一样,通过智能合约中的算法来治理其中的币价——智能合约才是一家DAO的硬核。
你可以把最近出现的很多人类协作的DAO(1.0的DAO)视为大家正在摸索区块链协作治理的链下部分,而我们这里讨论的 DAO 2.0 则是至少其链上的核心得到有效治理的DAO。简而言之:道易程是以太坊公链之上的 一个治理层,而链上通证经济行为接受道易程治理(良好的链上治理)的DAO就是 2.0 的 DAO。
DAO 2.0 意味着这类DAO的核心都可以描绘为:
- 1.DAO = 共识 + 通证 + 智能合约 + 智能算法 我们已经知道通证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两大硬核。而对于DAO来说,我们认为每个DAO必须智能合约化,才能完成良好的自我治理。
- 2.遵循治理最小化及可信的中立性这两条基本准则 所以DAO的核心都必须根植于一个在这两条原则的指导下的通用的治理层。
- 3.未来几乎没有哪个DAO是孤立的。每个DAO都能以其智能响应其它DAO的交互请求,每个DAO也能基于其智能向其它DAO发出交互请求,并且消化(吸收营养、摒弃垃圾)所获取的数据或其它反馈信息。因此,每个DAO的经济模型(如dApp里面设置的收费标准)就不能朝三暮四,随意变化,以保持对用户和对外部合约的友好性和稳定性。
AI 的发展正扑面而来,它与区块链的强强联合也只是时间问题。我们建议将2.0的 DAO 提升为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sm。吐故纳新,是为了保证DAO还能与时俱进,不断防范人类的bug带来的破坏。
今天,该是我们勇敢地承认人类的局限而向前一步的时候了!
DAO 1.0 关注的是链下的人类协作组织的治理,道易程并不关心任何人和任何人类组织,而是专注于DAO 2.0即智能合约的通证经济行为的基础治理。 而正是这一治理策略,决定了道易程上的所有 DAO 都不能凭空产生,而只能通过开发好的智能合约mint出来。
这种治理策略超酷,对不对?
最近更新 1mo ago